中视小记者讯(通讯员 朱善永 宫轩)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建设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委政法委充分发挥市委平安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抓总、协调各方、组织推进、督办落实的职能作用,聚焦体制机制、工作布局、治理方式三大板块建设,坚持“十式工作法”,有力有序有效组织推进,推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哈尔滨。
“立项式”推进。不断调整和优化市委平安建设领导小组,强化组织保障。市委平安办全面承接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建设任务,每年根据中央政法委印发的年度《工作指引》和省委政法委印发的年度《工作要点》,制定《任务分解书》,逐一明确牵头部门和责任部门,确立可检验标准,写入年度《工作要点》,突出重点建设项目,推动试点建设扎实开展。
“动态式”管理。将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建设纳入平安哈尔滨建设考核体系,作为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指标,调动各级各方积极参与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建设。加强平安办规范化建设,建立健全情况通报、视频调度、阶段评估、工作述职、信息共享、协调联动等制度机制,完善项目设定、责任分解、评价验收、考评考核等闭合管理链条。
“课题式”带动。围绕“强基固本、基层治理五治融合、立体化防控体系、公共安全管理、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智慧城市建设” 等“六大项目” 板块建设,采取地区及部门提报的方式,确立重点课题。对照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建设标准,择优评选具有创新性的优秀课题,强化示范引领,推动实现“补齐短板上水平、强化优势求突破、整体推进创一流”的目标。
“包保式”指导。实行市委平安办副主任包保联系区县(市)、重点成员单位制度,通过座谈交流、实地踏查等方式,了解实情、解决问题、培育典型、指导工作。督促各地区、各有关部门按照省、市部署安排,把试点建设任务摆上重要位置,纳入地区及部门整体工作,分解落实任务,逐级传导压力,确保责任落实到位。
“捆绑式”共建。坚持“区情相近、地域相连、便于交流”原则,将18个区县(市)划定为6个片区,实施一体化共建,营造区域联动、共谋发展的工作局面。区县(市)采取视频互动、实地调研、座谈研讨、拉练学习等方式,交流经验、取长补短,达到了“补短板、强弱项,固根基、扬优势,创特色、见实效”目标。
“专题式”交流。采取线上互动、简报推介相结合的方式,重点围绕源头防范和化解社会治安、矛盾纠纷、公共安全风险等课题,深入开展专题交流,相互借鉴、共同提高。召开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推进会、区县(市)及市直相关部门创新经验交流会等会议,交流经验、取长补短。充分利用试点建设《简报》《专刊》,大力推介基层在社会治理实践中培育、总结的典型经验。
“会商式”研讨。围绕防控体系建设、治安突出问题整治、基层治理五治融合、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群团助推基层治理等重点工作,组织相关部门开展会商研讨,交流做法、达成共识、推动工作。市委平安办在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基础上,出台了《关于深化基层平安创建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充分发挥群团组织作用助推社会治理的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健全公众参与社会治理机制的指导意见》等指导性文件,为深化市域社会治理提供制度保障。
“点穴式”督导。坚持“抓两头、带中间”,在开展专项督导的基础上,组织专门力量深入重点地区,面对面进行指导,帮助基层理清思路、明晰路径、解决问题。对进展缓慢的区县(市),市委平安办派出督导组,深入基层一线,寻诊把脉,研究解决办法举措,推动破解难点问题;对社会治安突出问题整治,市委平安办派出调研组,与基层一道查摆症结,共商解决问题办法。
“主题式”宣传。在全市组织开展系列宣传活动,动员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在“哈尔滨政法”微信公众号开辟“市域治理哈尔滨之路”专栏,持续宣传成员单位及区县(市)在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建设中涌现的经验做法及取得的成效,不断浓厚市域社会治理建设氛围。新华网刊载了哈尔滨市推进试点建设“十式工作法”,阅读量超16万。
“系统式”治理。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出台《平安哈尔滨建设十四五规划》,将重点建设任务纳入其中,常抓不懈、一抓到底。围绕社会治安防控、群防群治建设、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等重点,会同相关部门研究制定指导性意见,贯彻新要求、植入新元素、推动新发展。 |